读 书

发布日期:2014-01-23 09:36 信息来源:浙江省戒毒管理局 浏览次数:

读书对人成长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,“腹有诗书气自华”,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。莎士比亚曾经说:生活里没有书籍,就好像没有阳光。但是当下,让今天的人静下心来读本书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我们对阅读的普遍心态,也引发了我的几点思考。
    一是读的方式
    如同原始社会的结绳记事、石刻、甲骨文发展到竹简、绢本、活字印刷一样,我们现在似乎正在远离书籍,或者确切地说是在远离传统的阅读方式。毕竟,读书是需要独处的,需要心静下来,需要用心思考的。轻轻的关上门,一个人静静的,一桌、一椅、一灯,一卷在手。心难以从浮躁中平静下来,自然就只能把兴趣转向那些快餐式的、不需要思考的、纯感官的读网上。据统计全国目前网民有5.19亿,互联网普及率高达44.19%,信息技术的发展,使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日益多样化,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更为便捷、快速、廉价的网上阅读。但是网络虽然作为一个信息高度饱和的场所,人们于其中却很容易停留在表象,作跳跃式的阅读,人们获取的信息是不连贯的。再者,信息不等于知识。信息只是由文字、图像、声音等表现形式提供的一种素材,而知识则是信息经过汇总、思考、验证后的经验总结。读书带给人们更多的是知识,读网带给人们更多的是信息,这也是二者本质上的区别。
    二是读的心态
    读书为了什么?如果仅仅是因为一纸文凭或是升迁资本,我想那样的话无论如何是无法安静下来,反而越来越烦躁。那是不是大家都没有时间?我想也不尽然,你看,中国社会麻将牌卖得最好,还出现了很多科技含量的自动洗牌的麻将机,一帮人堆在一起,穷吹瞎侃的也到处都是,甚至马路上一点破事围观都是一大堆人,机场候机楼,飞机、火车、地铁上,看过有多少人读书?拿着手机、平板电脑的到很多。女孩子商场打折血拼,买件衣服恨不得把所有衣服都统统试一遍,不觉得没有时间?去吃饭,想找一家好吃的饭馆,像绿茶、白鹿、蓝莲门口,要拿号子,一排排几个小时,你看,其实都是有时间的。但就是没人读书啊,为什么,说到底是个心态问题,觉得不重要嘛。功利性的读书,在我们这样一个信奉实用人生哲学的商业化社会,已成为醒目的标志。人们从生存实践中真切地体验到,书中没有黄金屋,书中也没有颜如玉;至少同古人相比,书籍对人生修为、宦位更替的价值正在锐减。“好读书而不求甚解”,像陶渊明能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形式的人则更难觅寻。“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”、“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读书”的激动人心的口号,已然变成抒发思古幽情的历史回响。书作为一种工具、一种同家庭装潢一样的修饰品的工具氛围,正在或者业已形成。
    三是读的对象
    现在去书店逛逛,会发现成堆的教辅材料,从幼儿园到大学教辅,考公务员,考证书,还有满架子的励志、玄幻小说。人们要找到一本自己喜欢的书,确实不容易。书是很多,但有个共同点,华而不实,包装精美。尽管每本书都在封面或显眼位置标明,该书风靡几大洲,畅销多少个国家,发行量超多少万册,但买回家发现,基本都属于一种精神快餐,缺乏思想性。有一个读书“八恨”的段子,可以说明目前图书市场的现状:“读正版书恨书价宰人,读盗版书恨错漏太多,读精装书恨不方面便卧读,读简装书恨插图尽除,读多卷书恨淋漓注水,读名家书恨一牌多洗,读纪实书恨小说笔法,读传记书恨为传主讳。”虚高的书价、低劣的纸质、注水的内容,一些作者和出版商,没有把注意力放在图书的内容上,而是放在图书的形式上、如何圈钱上。
    人是有思想的动物,需要思考才能生存、进步,而书籍是帮助人们思考的最好助手。要想在社会上形成良好阅读风气,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应该是提升书籍品位与深度,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,创造安心读书的社会、学校、家庭环境。
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省良渚强制隔离戒毒所  叶青)

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