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门口的风景——佛堂古镇,义乌的一颗明珠

发布日期:2014-07-04 17:32 信息来源:浙江省戒毒管理局 浏览次数:

如今的中国已经逢假必堵了。虽然外面春光无限好,但在这周末假期,我还是选择了在家门口旅游,咱就不去添堵了。其实这算不上旅游,顶多也只能算是散步,因为我是土生土长的佛堂人,小时候逢集必来镇上,对这小镇并不陌生。

早早吃完晚饭,带上老婆和儿子,来到古镇上。一切感觉是那么熟悉却又是那么陌生。自打上大学起,我就很少来了,即便来,也不来这边老区,在新区买些东西而已。十几年过去了,桥还是那桥,小巷还是那小巷,只是上街口、下街口那两棵几百年的老樟树更加茂盛了,似两个忠诚的卫士守护着这条古朴的街,见证着这条街的兴衰。

已近傍晚,夕阳西下,漫步江边,江边新造了两处雕塑,一处是江上筏舟,一处是纤夫拉纤。孩子很兴奋,一会蹦上船,一会摸摸拉拉绳,还不时地发问。而此时的我被眼前的美景吸引住了,一道残阳倒映水中,衬着不远处浮桥的影子,犹如一幅色彩浓重的水墨画,仿佛耳畔传来商人们的阵阵笑声。是啊!曾经的佛堂是义乌的大镇,素有小兰溪之称,就在我站着的地方是古码头,各地商人船来船往,很是热闹,恍若来到了清朝鼎盛时代的佛堂。

我们一家三口沿着江边走不多远就来到了佛堂最古老的街上。踩在鹅卵石与青石板铺成的街道上,第一次感觉历史的厚重。整条街分成上街、中街、下街三部分。街道两旁商铺林立,大多还是保留了以前的模样。夜幕拉开,华灯初上。店铺虽然大部分已经打烊,但是门口高高挂着的红灯笼增加了古镇的几分雅韵。沿街的店铺和大多数古镇一样卖一些旅游产品,有的卖竹制品,有的卖丝绸,还有的专营打铁店……当然也有我们当地的小吃店哦。我觉得来到一个地方最要关注的就是当地的饮食文化,因为它是应当地的人文社会环境而产生的,你一旦易地,滋味自然不同。义乌独有的特色小吃并不多,东河肉饼算是一绝,它始发于清朝嘉庆年间,流传至今。别的饼都是肉当馅夹在里面,而东河肉饼的特别之处是将肉和葱花融进面饼里,将之拉得薄如宣纸,然后“滋溜”一声放入平底锅,不到一分钟,鲜香,油而不腻的肉饼就可以出锅了。东河肉饼就豆腐脑,是最好不过的早餐了。而义乌最好的豆腐脑就是老街上的这家“田心豆腐脑”,谈不上百年老店,却也是三代人的手艺了。只可惜人家每天只卖300晚,这个时间是无缘品尝了。

据史料记载,佛堂“镇”史已有1480年的历史,到明清时期达到鼎盛。因此,镇内现存重要历史建筑与传统民居,大多是清朝时期与民国初期所建。这当中最有名气的是“吴家大院” 它地处佛堂老街的中街部分,主人吴茂棋得益于当年便利的水运条件,从老家安徽迁至佛堂,并在此富甲一方。这幢老宅虽为土木建筑,但房屋本身高达三层,局部为四层,里面雕梁画栋,精美绝伦。那个年代,如此建筑并不多见,一度成为全佛堂最高的民居。如今,到老街来得游客必定要去“吴家大院”感受里面的“高、大、上”。不知不觉,来到了新华电影院门口,这是这条街上的一座标志性建筑,保留了当年的风貌。现在已经是一家茶店,每天都会上演两场道情,可以说场场爆满。因为“嗟梆,嗟梆,嗟嗟梆梆” 唱出了悠悠历史情,伴着父亲这一代人成长,所以对这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。古镇的开发还不是十分成熟,但是,我相信,总有一天,义乌的这颗璀璨明珠会大放异彩,重新焕发古镇的青春。

千年历史就在眼前,而我们每天忙于工作,忙于琐事,经常会把眼前的事物忽略,其实美的东西就在你的眼前。

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