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初读青年作家孙频的作品《三人成宴》,缘于网络上几位著名作家的推荐语。包括阎连科“对人的内化,对黑暗中的尊严,对永恒生存困境的不竭追问,从黑暗中粹取着光明”;包括范小青“她以一个女性视角直面社会和人生,凛然不退”;以及张莉“细腻绵密又风生水起的表述下,那些黑暗和明媚,混沌和尖锐,希望和绝望。孙频不仅写出了我们身在的现实,还写出了我们时代人的精神隐疾”……
诚然,孙频以消解重构、鞭辟入里、慈悲拯救的心理导引及写作手法,用五个故事的集结,聚焦城市男女的情感生活,并将爱情、婚姻的具化,作为其故事逻辑的延伸,一次又一次触碰到人心间最敏感的痛点。
其实,月越圆满,就越孤独,梦想与现实、精神与物质的恣意游移甚至割裂,总会让人纠结、悲怆。在孙频的笔下,孤独的女房东最后和房客结了婚,希望拯救自己于寂寞之苦;被女人纠缠不止的男人,分手后发现竟无法离开女人的陪伴;陷入巨大生活惯性的女人,执着地坚持长期往返不同的城市去看望自己的情人;意欲离婚的妻子在丈夫绝望自杀后,才发现丈夫隐藏的最大秘密。凡此种种,构筑起情感在世间男女之间若隐若现存在的自我寻找之路。
就象人生没有永远的完美一样,情感总会有遗憾和缺陷,它是一道时不时敲击心灵的谜题,无法参透,只有坚持;无法抱怨,只有沦陷。所以,对于内心世界而言,谁对谁错,爱或不爱,快乐痛苦与否,唯一不变的答案就是改变。
我们常说,情感让年轻人看到青春和美好,萌发热烈的光焰;让中年人想到承载与责任,感觉无限的担当;让老年人回忆曾经与希望,体味夕阳的火红。人,一辈子奔波于情感的追寻和信仰之中,并为之痴狂、梦幻、欢笑、流泪,但又有谁穷其一生,成就它的完美落幕?
躬身自我,情感有过难以化蛹为蝶的痛苦,有过重重突围后的敞亮;或反思、或忏悔、或探询、或追问,因理解和包容,使俗态放出光来;以心镜映照的纯美、甘洌、澄明,才至清、至智、至灵。甚至,能否积聚起足够的强大,让情感裸奔尘世,不披挂,没保护,历经磨砺,伤痕遍布,期待愈发的光芒四溢。
不作兴便不作为,情感应该是可以用来摔打的,无关乎步步胜利还是节节败退,一旦动心便没药可救,就像点燃了导火索,注定为爆炸而准备着,终有一日,变成飞向天空沉重饱满的气球,变成凡尘里绽放的奇葩。
记得作家萧红曾经把她最糟糕的情感阶段称之为“黄金岁月”;而食尽人间烟火的你我,情感的苦苦努力,不停挣扎,有明有暗、有黑有白、有辉煌有落寞,是不是值得慢慢地啄磨、细细地品味。